查看原文
其他

明白这三点,将是这一年我们给孩子最明智的祝福...

赵昱鲲 小花生网 2023-05-17

檩子:新年好。大年初一,和大家照例分享一篇能给新一年亲子生活带来祝福和启发的文章。


今年的文章,来自心理学家赵昱鲲,他是中美联合培养心理学博士生,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,现在是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,也是一位爸爸。


他认为,这个时代大多数父母的焦虑,和三个思维误区有关:


  • 通过努力,孩子可以做最好的自己

  • 我们可以百分百付出

  • 育儿会是一个“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”的过程…


而事实远非如此:


“育儿和人生一样,明明是个非线性问题。很多人却硬是用线性思维去解决,各种矛盾由此产生...”


如何应对这个“非线性问题“?


敬畏成长规律,敬畏孩子天性和意愿,谦卑地做一个观察者,满怀喜悦地帮助孩子自主成长


为什么这么说?作为一个心理学家,作者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分析。愿新的一年,让“爱和理性”驱动养育,给孩子带来真正的祝福和幸运...



焦虑来自对不确定性的恐惧。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,既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多的可能性,又让人们对无法预知的未来充满焦虑。


虽然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想象孩子的未来,但在无限多的可能性中,孩子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,是你无法决定的。


一、让孩子做到他自己的最好,这话听上去正确,实际根本不可能!


做21世纪的父母并不容易,这个时代,有一种价值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,几乎取得了统治地位,那就是——自我,为人父母者也很自然地把发挥孩子的潜 力作为育儿目标之一。


有朋友和我说:“我是很反对和别人家孩子比的,只要孩子做到他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,我就满意了。”


我问她:“怎样才算做到他自己的最好呢?”


她说:“比如说他明明可以有100分的潜力,那他能发挥100分就好,别人家孩子有120分,那是别人的孩子,咱们不和他们比,但他得做到他自己的最好。”


听上去非常正确,对吧?但是,这根本做不到。


潜力不是单一维度的,而是多维度的,一个孩子可以在很多方面都有潜力。


比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,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本科学的是数学,他的数学成绩曾经是该校的记录,但他后来却成为语言学家,那他在数学方面的潜力岂不是被浪费了吗?



再比如美国著名歌星:Lady Gaga,曾经入选约翰.霍普金斯大学著名的超常少年项目,这个项目专门搜罗学习成绩优异的中学生,绝大部分学生最后都在学术和科技方面出类拔萃,比如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,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、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等。


这说明Lady Gaga在科学方面也很有潜力,可她最后却进入了娱乐界,她的科学潜力岂不是被浪费了。


Lady Gaga 学生时代和明星时代


你的孩子也许不会像赵元任、Lady Gaga那么典型,但是,他毫无疑问也是有多种潜力的。可是,孩子的这么多种潜力,最终能发挥的,只能是几种,其他潜力注定被浪费——而且也应该被浪费,不然他可能最后什么潜力都无法充分发挥。


就像你前面摆着一条鱼和一只熊掌,鱼和熊掌不可兼得。


当然,你可以说:好吧,那我就选一种潜力,我觉得孩子在数学上很有天赋,我要他100%发挥出来。


听上去很正确,其实,也无法做到。


一个人的成就是由他的天赋、努力和环境共同决定的。


其中父母的因素只是环境因素的一小部分,社会风气(万民追捧陈景润还是读书无用论,)、老师(小学到研究生,可能还包括培训班)、同学(比如美国很多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会被排挤甚至欺凌)。运气或者说机会(这样很重要),都会对他所能取得的成就有重要的影响。


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加塔.卡姆斯基,十三四岁时就连续两次获得前苏联20岁一下组全国冠军。然后他移民美国,20岁时成为全美冠军,而且获得了国际象棋协会授予的大师称号。



这些成绩都是在他父亲的精心打造下取得的。他父亲曾说:“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样的,加塔只是一个普通人。”言下之意,是他培养方法使儿子的潜力完全甚至超常发挥了。


他的方法是什么呢?孩子每天花十几个小时下国际象棋,既不上学,也不和其他孩子玩。卡姆斯基几乎没有人际交往能力。更糟糕的是,他的心理发展存在问题,不知如何面对挫折。连续两次冲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失败后,他灰心丧气,退出了棋坛。


我们大家的情况不会像卡姆斯基这么极端,但是潜力这个概念,既能鼓舞你看到孩子的无限可能,也容易让你掉进其中一个可能性的坑里。


想当然:根据天赋,孩子有一个预定的“完全实现潜力”的模样,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向这个方向努力。



实际情况:孩子的未来有无穷多可能性,没有哪一种是命中注定的精彩,如下图所示,各种人生各有精彩之处,但无论你怎样努力,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方向都圆满。



孩子能在某一项上做到付出20%,然后收获80%的效果,就已经非常不错了!


80/20原则是说,你付出20%的努力,可以在一件事上取得80%的成就。但如果你要再攻克剩下的20%,你就要再付出80%的努力。


这并不是一条科学定律,而只是人们对于生活经验的粗略总结,可以说是效用曲线通俗而武断的版本。如下图所示,当你刚开始在某个领域投入时,投入产出比是很高的,但越往后越难。




认清这个现实吧,虽然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想象孩子的未来,但在无限多的可能性中,孩子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,是你无法决定的。


二、 “我愿意为孩子做出100%的付出”,这是无法实现的天下父母坑!


第一,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多维度的,你在这方面付出了,必然会减少其他方面的付出。


你为孩子努力赚钱,就少了陪伴孩子的时间。而父母的陪伴,比给孩子富足的经济条件更重要。你又能赚钱又有时间陪孩子,那会不会忽略了伴侣?夫妻关系和谐,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啊。父母要为孩子付出的实在太多了,你能在每一项上做到付出20%,然后收获80%,就已经是奇迹了。


第二,即使在某一维度上,你也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做到了100%。


比如赚钱,你为孩子赚了上培训班的钱就够了吗?为什么不送他出国留学?你给他凑齐了婚房首付就行了吗?为什么不把车也买了?


第三,你的付出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

很多父母只顾沉溺于“我在付出”的快感,而没有考虑因此给孩子带来的心理负担。你可能会说“我不要求任何回报”。但孩子知道,你其实是要求他达到你的期望。而你的期望,往往不是孩子的期望。


我有一个朋友,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,她的一个学生曾向她诉苦:我现在就像逆水行舟,一个人应付学习已经很吃力了,我爸我妈又从岸上扑通扑通地跳到船上来,说是要帮我划船,可他们一上来这船就翻了。


第四,这样的父母会为孩子树立一个错误的榜样——人活着就是为了孩子。


这样孩子会有过多的应得感(entitlement,——“我是孩子,我有理,大家都应该为我付出”。孩子长大后既不知孝敬父母,也不知回报社会,一心想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,成为下一代“孩奴”。


我坚信,身教大于言传。你是什么样的人,比你对孩子说什么话更重要。


所以,如果你给孩子树立了错误的榜样,对他的影响,很可能抵消你苦心营造的其他所有“优势”。


你自己没有活出精彩的人生,孩子更不可能从你身上学会如何生活,最后只不过成为又一个精致的婚前利己、婚后利孩主义者,这值得吗?


归根到底,应该育儿育己,而不是育己育儿。


育儿育己:我生养孩子,是因为通过这个过程,我自己能变成一个更好的人;


育己育儿:有些父母把自己变得更好,只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——我努力奋斗,幸苦赚钱,只是为了孩子一个高起点;我挑选配偶,不是为了与他共度美好的一生,而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基因。


有了下面这些观念,焦虑自然是滚滚而来!


焦虑来源#1对孩子好的,我就去做!


我认识一位家长和我说:“不管做什么事情,我都要想一想,对孩子有利吗?只要是对孩子好的,不管付出什么代价,我都要去做!”


她这种执着真吓我一跳,简直媲美宗教狂热,也许可以称为“拜孩教”。


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孩子的未来服务中去,反而给孩子帮了倒忙。


归根到底,我们还是要聪明养育,用智慧判断比被焦虑驱动要好,看到一样东西对孩子好就不管不顾地扑上去,只能说明你过度焦虑孩子的未来,对孩子太没信心,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。


焦虑来源#2一切为了孩子,为了孩子的一切


如果你一切为了孩子,那自然就会为了孩子的一切,要为孩子100%付出的父母,经常也是要孩子实现100%的潜力的父母。正如面说的,这是不可能的。同时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。


焦虑来源#3无限责任公司式父母


如果你把孩子的什么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,那么你当然也就要为孩子的所有事情负责。


“孩子数学没考好?那一定是因为我抓的不够紧”,“孩子内向、羞涩?那一定是因为我育儿方法有问题。”“孩子没能入选足球队,哎呀,怪我没给他报足球班”......


这种“孩子出了什么问题都是因为我”的想法,和“孩子取得什么成功都是因为我”一样,也太自恋了吧?


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倾向于对孩子的问题做出过度反应,因为他不相信孩子或者环境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,一切都得靠他这个的“救世主”。


焦虑来源#4不能让孩子走弯路


这种父母认为,孩子的发展只有一条最佳路线,任何对这条路线的偏离,都是在浪费时间,浪费生命、浪费天赋。


其实担心孩子走了弯路,被别的孩子甩下了,这样的想法,除了给自己带来焦虑外,对于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。


焦虑来源#5别人家的父母


这和“别人家的孩子”一样,犯了取样偏差的错误。


“有你这样当爸爸的吗?你看人家小红的爸爸,你在看看小明的爸爸,你呢?一天只有一小时,你知不知道父亲的陪伴对孩子很重要啊?!”


其实,父亲的陪伴很重要,但是一天一小时,如果是高质量的陪伴,那也不错了。


焦虑来源#6我不能给孩子带来祸害


我的看法是,没有关系,父母总是会给孩子带来些祸害的。因为你是人啊,是人就会犯错误,有些是无心之错。比如给孩子穿错衣服了。或者忘了给孩子带午饭。


还有些是有心之错,比如你在单位受气,回家看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,就大发雷霆,打骂一顿。


没关系,只要你不是经常犯这些错误,偶尔犯一两次并无大碍。正如前文说的,完美的孩子是不存在的,同样,完美的父母也是不存在的。


关键是不要走极端。一方面要给孩子条件的爱,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,尽量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学习育儿科学,减少对孩子的祸害。另一方面,不要有“做完没的父母”这种妄念,不要奢望对孩子一点儿祸害都没有。


美国有一项针对初中生的调查,发现有60%的孩子认为自己父母很好,而他们的父母有多少认为自己是很好的父母呢?


只有36%,也就是说,至少有24%的父母,自己觉得不是好父母,但孩子觉得很满意。


父母总觉得“我一定要做到这个,达到那个。才能算合格的父母”,但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多,你给他无条件的爱,给他一定的自主,也给他一定的规范。就是好父母了。


做你自己,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,有智慧、有原则的人,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父母。


孩子要的不是完美父母,而是正常父母。


三、育儿是个非线性问题,别用线性思维来解决


前两年有一个很流行的电视剧、叫《虎妈猫爸》。里面的虎妈对女儿茜茜精心设计了培养计划,从吃饭、睡觉到学习、锻炼,都安排的丝丝入扣。可是女儿却处处和她对着干,不爱学习,一跑步就叫苦,爱吃垃圾食品,喜欢打游戏、看电视、不喜欢画画、弹钢琴。



虎妈给自己的爸爸打电话抱怨:“我长这么大,所有的事情,不管过程有多难,最后一定能成功。可就是茜茜,自从有了她,我接二连三地栽跟头,全是挫败感。”

为什么虎妈在育儿问题时栽跟头?


原因很简单,她想用线性思维解决非线性问题。


线性思维:一种直线型的,单向单维的思维方式。


它在处理简单、直接的线性问题时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功,比如解数学题,有相对清晰的解题方法。你只要一步步去做,坚持不懈,总可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。



可是用线性思维来解决复杂混沌的非线性问题,就时常会陷入谬误,比如育儿。


育儿的目标是什么?是孩子考上哈佛、耶鲁、得诺贝尔奖?还是孩子创业成功,家财亿万?还是孩子幸福快乐、平安健康?你说不清楚,我也说不清楚。


育儿的方法也不是直线型的。不是你希望孩子成绩好,他就拼命学,成绩就一定好?不一定的,说不定厌学,中学就垮掉了;你希望孩子幸福快乐,就一切由着孩子性子来,他一定就会幸福快乐吗?多半不会,因为没有管教、没有规则,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。


对线性问题,你要精心制定规划,坚持不懈努力,关键词就一个“控制”,而非线性问题很难人为控制,你越控制离希望达到的目标就越远。


当然,我不是说非线性问题就只能放任自流——孩子只生不养、人生随波逐流——绝对不是。


学术界对于非线性问题早就有很多研究,比如幸福有科学的方法,那就是爱、努力和意义;道德培养也有科学的方法,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自己要做道德榜样。


在控制欲强的人看来(电视上的虎妈),世界上只有一条路是正确的,就是按她安排的道路。其他道路都是歧路,荆棘遍布,并且终将陷入泥沼。电视剧中女儿不听虎妈安排,不喜欢钢琴课,就喜欢足球,她想的不是“不错呀,喜欢运动,将来身体好!”而是“女孩子,不接受艺术熏陶,整天跑跑跳跳,成什么样子!”


只有当万事都在控制之中时,你才感到安心,岁月静好,人畜无害。一旦有什么事情脱离了你的控制,你就会心惊肉跳。总觉得一定会有坏事发生,立刻焦虑上身,驱动自己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。


为了缓解自己的过度焦虑,你就会抓住一切救命稻草。孩子数学不好,报数学班。语文不好,报语文班。而且人家还“保证教学效果”,只要一交钱,一切又在我的掌控之中。所以从这个角度说,这些培训班卖的不是产品,而是父母的控制感。


父母亲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,急切地走了别人贩卖的捷径。没有去面对问题的根本,自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。很快,新的问题出现了,新的焦虑又随之而来。


解除育儿焦虑的根本方法不是重新控制,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,一定要摆脱——控制欲


因为养育、人生这类非线性问题的终极考量不应该是结果,而应该是过程。


人生几十年,重要的是你的体验,开心快乐,你的情感,担忧心疼;你的记忆,孩子会走路时你的喜悦,毕业典礼上你的自豪,和他婚礼上你的泪水。


谦卑地做一个观察者,满怀喜悦地帮助孩子自主成长,支持他的认识自主展开。这,就是自主教养。


     来源:《自主教养: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》

作者:赵昱鲲;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

本文由小花生网编写制作,转载须获授权


———— / END / ————


祝大家

猪年快乐,诸事顺利!




感谢订阅 “小花生网”


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

周一:英文原版新书开团

周二:话说思维和方法

周三:怎么阅读,怎么学英语

周四、五:教育思考和实践

周六、日:美好生活画报、热点讨论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